电视广告干嘛总拿虚假“课堂教学”说事儿?
福州众印网 2006/7/29 18:39:00 来源:转载
我国有一亿多的中小学生,面对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恐怕任何广告商都不会无动于衷。学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是在什么地方?是在课堂上。最听谁的话?大约是老师的。于是,一些电视广告商就在这上面反复创意,把课堂教学场景借用到电视广告中,致使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其中的平庸和肤浅。
比如,×牌洗洁精的广告是这样的:“小朋友,谁会唱歌呀?”老师的一句发问引来了全班学生的七嘴八舌,一学生作深沉思考状后举手站立,朗声应对:“我家的盘子会唱歌!”老师深感满意,介绍产品后又提出相同问题,于是全体异口同声:“我们家的盘子会唱歌!”那样“充满诗意”的回答居然能出自七、八岁孩子之口,我们已觉好笑;而老师把一个多元化的答案生拉活扯地归为唯一,我们尤感悲哀。如果现在的老师真是那样对学生灌输现成的、且是不伦不类的结论的话,那我们的教育真是不敢想象。也许有人说,那是广告艺术,不是教学实录,何必当真?可是,如果任何艺术脱离了生活的真实,那它还有生命力、感染力吗?
闭门造车制作“课堂场景”,这类电视广告并非个例。新近在央视亮相的×××牙膏广告是这样的:绘画兴趣班上,学生正兴致勃勃地作画,老师突然转过身莫明其妙地决定“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拿了两个模子敲打一番后让学生观察,没有浸泡的那个一敲一个窟窿,浸泡了的则坚固无比。于是,学生恍然大悟,齐喊:“让世界没有蛀牙!”且不说这个广告联系得生硬艰涩,也不说在绘画课上做试验如何荒唐,单是学生在课堂喊口号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尽管“脑白金”、“21金维他”也在喊口号,但那毕竟是在家里、在街上、在健身房喊。绘画,需要安静的环境,在课堂上喊口号真是大煞风景!那样的教师岂不是误人子弟?那样的教学秩序岂不是混乱不堪?庆幸的是,真正的老师怕还没糊涂愚蠢到那种地步。
一打开电视,牙膏、香皂、方便面、保健品、洗碗洗碟的,借用“课堂场景”推销产品的广告真是热闹非凡,连治拉肚子的药也来凑热闹。一个扮成教师的大明星在“课堂”上拿着教棍指指点点,“得了痢疾拉肚子怎么办?”很简单,吃×××呀,见效快,又不贵。每天都接触这类广告,看多了不由感到:从洗手到刷牙,从吃的到吃后解决消化不良,老师们对各类产品的特点真精通,知识面真广博。有这样的“老师”引导消费选择,学生尽管放心使用就是了。
这些广告的频频登场,产生的负作用不小。它既缺乏鲜明的个性,又脱离教学的实际情景,易引起人们(特别是教师)的反感。现在的教师怎么会那样教育引导学生?那不是给教师的形象抹黑吗?电视广告里的那些“教师”虽然外表俊丽,形象却简单苍白,其“教学方式”更让人贻笑大方。说白了,那是广告商在玩产品概念,在异想天开地忽乱联系教学情景而已。借用教师身份或教学场景做广告固然可以,但应从真实、从善意的角度,应该符合真正的教学情景,产品特点的诉求应与情景浑然天成。须知,广告不单负载着扩大产品知名度的功能,而且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现的的电视“课堂情景”广告,作为教师,我看不出美在哪里,真在何处。
记得前几年广告商为了利用消费者对医生的信任心理,制作、播放了不少穿白大褂扮医生推销产品、保健品的电视广告,观众不胜其烦,不堪其假,有关部门为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进行限制。那么,现在借用教师之名、教学之景行推销之实的这类广告,是否也应该规范一下?可别再让那样不称职的“教师”和混乱不堪的“教学场景”污染了荧屏,误导了观众。
本文标题:电视广告干嘛总拿虚假“课堂教学”说事儿?
福州印刷.福州印刷网.福州印刷厂.福州众印网.宣传册印刷.宣传单印刷.包装盒印刷.手提袋印刷.印务公司.光盘印刷.中秋月饼盒包装印刷厂.企业画册印刷.不干胶印刷.无纺布袋印刷
福州印刷、福州印刷网fzysw.com福州专业的纸品印刷厂、福州众印网是超赞的印刷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