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装设计家周晨对话上海美协会员戴逸如
福州众印网 2009/1/21 16:15: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戴逸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交流中心顾问
周 晨:书装设计家,本版特约主持人
供职于江苏教育出版社
周晨:戴老师,我的学生时代,书籍设计资料基本都是翻印的国外资料图册,印刷水平不高,但在当时已很过瘾:全是外文字,多洋气!当时认为我国传统书籍样式单一,概念中就是青纸面的线装书。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一本介绍张爱玲的书,看到她为自己的《流言》和《红玫瑰与白玫瑰》设计的封面后,我很吃惊,封面的人物画出自她自己的手笔,有特点、有韵味,特别是那《流言》的寥寥几笔,构图很空灵,也很现代,一个作家竟能设计出这样的封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戴逸如:书籍装帧看起来是一件小而又小的事,但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书籍装帧出现过一批优秀作品。如今,不少书装人争以奢华为荣,如同月饼盒的过度包装一样,书籍装帧也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放在这上面。于是不算起眼的书,也会去弄身凤冠霞帔穿穿,你想,会弄得好吗?于是,大众的审美疲劳很快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偶然看到鲁迅、张爱玲书卷气十足的封面设计,怎么会不眼目一亮?他们的文学素质赋予了他们的设计作品一身清丽之气,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周晨:真正能系统看到这批文化人所做的封面,是在姜德明先生的《书衣百影》问世之后,这些老封面开始引起关注,如谢其章的《创刊号风景》、于润琦的《唐弢藏书》等,我自己去年还做了一本《叶圣陶书影》。《书衣百影》出版后,姜先生又编了《书衣百影续编》,他在《引言》里说:“拙编《书衣百影》问世后,承读者不弃,很快竟能再版,我是非常高兴的。当时决定编著此书,实有鉴于当前的出版物崇尚浮华雕饰,或一味效颦海外,置我‘五四’以来的优秀书籍装帧艺术于不闻不顾,我很想振臂一呼。想到自己人微言轻,口说无凭,还是以实物来说话最有力,遂倾个人有限的所藏,借以显示其永不消逝的魅力。”这确实是先生的肺腑之言,他道出了我们出版界的现状。
戴逸如:我们以前通常把书籍装帧含糊地称为“书衣”、“封面设计”,是隐含着许多问题的。图书“赤膊戴领带”的状况,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这种状况连鲁迅、张爱玲他们也不能幸免。像陶元庆等当时的书装好手基本上也就是做做“书衣”、“封面设计”,是来不及考虑书籍的整体形象和整体素质的。当然,这也与书装设计理念的初级阶段有关。另外,当时的制版技术、印刷技术也掣肘了他们的设计。鲁迅、张爱玲他们毕竟只是“票友”。严格地讲,当时很多设计师其实也是“业余”的,这些都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从《书衣百影》等你提到的书中也可以看到,除了清新脱俗的一面,局限也明显地存在着,对这些书衣过高地评价,甚至把它们作为样板,也并不妥当。
周晨:我们不可能回到“五四”时代,或从作家队伍中去选拔我们的书籍设计师。现在的社会分工,毕竟不同了,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从事书籍装帧者的群体素质亟待提高,缺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精准表达的,缺乏对各种门类的知识积累,也是做不好书装的。目前出版社内部也存在问题,美编只看个书名就开始自由发挥了,文本的编辑和美编的沟通是很不够的。或是文编一个想法,美编一个想法,发行还有一个想法,领导可能还有一个想法,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戴逸如:对现在的书籍装帧作过低的评价,同样不妥。当代的书籍装帧,应当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我看到不光有很多优秀的单本书籍达到了很高的设计水平,也有不少成套的优秀设计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不逊色。北京的装帧设计界在整体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如吕敬人、姜寻的不少书籍装帧作品,我是很喜欢的。他们的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封面上、局限在视觉上,还深入到了书籍的内容甚至灵魂。另一方面,就像你讲的,我们从事书籍装帧的群体素质亟待提高,这恐怕与我们的体制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学校里不培养高质量的装帧设计师,出版社不重视装帧设计师,专业的装帧设计师缺乏素质提高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要谈提高装帧设计的质量,恐怕也只能是空谈。
本文关键词:书本设计|印刷设计
本文标题:书装设计家周晨对话上海美协会员戴逸如
福州印刷.福州印刷网.福州印刷厂.福州众印网.宣传册印刷.宣传单印刷.包装盒印刷.手提袋印刷.印务公司.光盘印刷.中秋月饼盒包装印刷厂.企业画册印刷.不干胶印刷.无纺布袋印刷
福州印刷、福州印刷网fzysw.com福州专业的纸品印刷厂、福州众印网是超赞的印刷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