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F的市场缝隙
福州众印网 2006-8-4 14:15:00 来源:转载
印刷业的CTP之旅已经起程,CTP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印刷厂生产技术是否先进,生产时效是否有保障的标志性设备,业内已经出现了几家完全抛弃传统CTF工艺的纯CTP制版的报社印刷厂。
不过,近来我们也不断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CTP设备的报社开始站出来提出在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家选用CTP也越来越慎重。同时,人们已经意识到,CTF工艺目前仍是印前制版的主要路线,CTP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突出。
彩报出版带来的新问题
据目前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彩报印刷比例占到了全部印刷量的65%左右,远远高出了2001年30%的比例。多数大中型城市的报社印刷厂的彩报印刷总量达到80%~90%,有的报社印刷厂甚至达到了100%。彩报印刷已经成为报业印刷的主流。
彩报的出版给报纸印刷行业带来新的问题,也给了CTP应用一个良好的机遇。相比黑白套红报纸,彩报留给印刷的时间并没有延长,但制版量却大幅增加:单面彩报增加了2.5倍,双面彩报则增长了4倍,制版工序成为制约印刷生产时效的瓶颈环节。CTP工艺减少了出胶片这个中间工艺过程,加上其必备的计算机拼大版输出工艺,使CTP的输出速度明显优于原有CTF工艺。其次,制版量的增长也使原有制版设备面临新的购置需求,去买CTP还是CTF的制版设备,各厂都必须尽快抉择,这为CTP的应用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在CTP概念的打压下,CTF相关设备的购置计划多被搁置。另外,报纸印刷质量要求的提高也给制版环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套印不准、胶片质量不佳、晒拼版问题等使制版各工序操作者疲于应付,也急需CTP这个强有力的全数字化设备来解决。报业印刷的生产时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而这时CTP的日渐成熟和先行者的大力鼓动使从业者看到了改变境遇的希望。
报业出版的数字化发展令人注目,全部版面的全数字化,广告的数字化已经成为现实,昂贵的网点拷贝扫描仪已经从CTP设备的必要附加设备名单中被删除。于是,多数报社印刷厂都将引进CTP作为近期工作计划之一。CTP的应用已经从观望上升到了实际行动上。
当然,彩报带来的还有色彩控制问题、印刷机的更新等,或多或少与CTP有关系。如采用CTP会使上墨好、网点结实,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彩报色彩控制;采用新的印刷机会有更多的新科技使操作更方便、色彩质量更好、生产方式更灵活,但也涉及到与CTP的配套和引进问题等。
CTP报业应用的两难之境
CTP经过前几年的沉寂和近几年的热捧之后,报业印刷的装机量已经达到60台左右。经过几年的使用,各厂都已经开始有所感悟:CTP的先进性不容否认,它是技术发展方向的观念也得到了认同,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制版量的增大,其过高的运行成本压力也越来越为众多报业印刷企业所难以承受。不仅是版材价格高,冲洗套药也很贵,设备维护费用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很多早期引进的CTP该换激光管了)。
一些厂长坦言,如果仅从印刷厂的角度考虑,是不会采用CTP的。CTP技术的确是报业印刷所需要的新技术,但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时,才发现报社真正需要的是既有经济性又有技术先进性的CTP技术。报业印刷相对商业印刷来说用版量要大得多,但整个印刷加工费的增加值并不高,不得不考虑版材成本问题。报社对印刷厂管理的严格化,印刷厂成本效益的独立化,也迫使印刷厂不得不去考虑成本问题。目前很多用CTP较多的报厂,或是报社的核算不是十分严格,或是这个费用明确由报社承担。如果报社不承担CTP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印刷厂将难以承受CTP过高的成本压力。
经过几年的使用,除了运行成本偏高外,人们也发现CTP系统的另外一些不足。一是报业CTP的高输出速度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分辨率来实现的。目前多数报业CTP的输出分辨率往往在1200dpi左右,如挂100目网时输出的图片灰阶数只能达到144个,层次感不足,特别是细微层次方面与传统照排工艺的报纸有明显差距,这已为很多报业同行和客户所认识到。由于我国报纸图片多,高质量广告多,报业印刷在印前设备方面的要求与商业印刷差别不大,报业拥有的照排机往往还优于商业印刷,低档次的CTP设备使报业使用过程中感觉很不方便。虽有个别报社也引进了商业的CTP,但由于速度和成本问题,应用起来仍不合适。当然近年引进的一些新机型的输出分辨率也可以提高到1800dpi,但输出速度上报业生产已经无法接受。
二是报业CTP在机型和版材上都与商业印刷不同,没有如激光照排系统那样的广泛通用性,使报业CTP系统的运行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报业CTP系统大多过于强调输出速度,在成像方式、激光管特性、输出精度、版材感度等方面完全不同于商业印刷所用的CTP系统。例如,同为一个厂家的热敏机型,报业系统所用版材与商业系统所用版材各是一种型号,报用系统体现高感度,商用系统重视高精度。
三是哪种版材方式将成为报业主流现在仍不能确定,这给CTP的投资带来了较高的技术风险。热敏、银盐版、光聚合版之争仍未见分晓,CTcP、CtuP又进入我们的视线。这几种技术之间虽然基础和工艺方法相同,但由于成像的化学、光学原理不同,使它们之间往往没有通用性,甚至相同厂家、相同成像方式的CTP设备,用于报业的机器不具备向商业印刷领域升级的可能性。已经有很多的业内技术人员和厂长直言,十分关注CTcP、CtuP等新技术的发展,关注CTF工艺的数字化、自动化动向。
CTP制版工艺对于单块版的生产时效绝对优于CTF工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当需要两套以上版时,这种优势也就不存在了,并且随着套数的增加,CTP的制版时间会超过CTF工艺。很多报社都有印量很大的报纸,经常需要两套以上的印版,同时在几条生产线上生产,用中大型机印刷较少的版数的报纸时,也经常需要两套相同的印版,这是报业生产不容回避的问题。
由于CTP的耗材成本居高不下,CTP机的价格也远高于一条传统制版线,使用者就不得不面对这样问题:引进设备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是用来赚钱的,但CTP引入后的实际效益往往是间接的,而其直接增加的运行成本却很高,很多时候难以为间接效益所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入CTP,常常意味着引入了一台吃钱的机器。
CTF仍有存在的理由
目前报业CTP的制版量仅占到总量的5%左右,全部甩掉传统的CTF工艺而采用CTP的报社除较早的羊城晚报外,还有泉州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两家,占到全国报社总数的0.5%,绝大多数报社仍然是以CTF工艺为主,如人民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等报社都是在引进CTP前仍然引进了新的传统CTF的制版生产线。多数报社仍在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制版工艺路线。已经有一些报社意识到,传统工艺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PS版生产线,制版速度也相当快,并且没有版材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的压力。我们也看到,在欧美地区也并非向CTP一边倒,很多报业同行也仍在使用CTF工艺。业界开始注意到,只要CTF工艺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制版速度也不亚于CTP工艺,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优于CTP。
在报业领域,CTF工艺的质量和速度相比CTP仍具有竞争力,而且成本更低。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报厂,近年来都引进了高速、大幅面、附带打孔功能和连线冲片机的新型激光照排机,配合折手软件来提高CTF工艺的时效性,更有的厂引进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报业用连晒机以提高晒版时效,湖南日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等报社印厂还引进了用于CTP的版芯定位打孔系统配合CTF工艺,将其提高到与CTP同样的制版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很多报社已经将宽幅高速照排机加连晒机和CTP作为两条路线并行,两条路线都可以统一整合到版芯定位打孔系统上。传统制版设备的升级和性能提高,使这一工艺路线速度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CTF工艺发展已有多年,各厂都有完整的CTF生产线,在现有基础上的改造,投资小、操作快、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仍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在当前CTP技术处于快速变化期,耗材成本难以下降的技术背景下,对CTF工艺进行改造和升级,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CTF工艺的发展
CTF工艺主要涉及RIP及折手软件、照排机、冲片机、晒版机、冲版机、打孔器等设备。几年前,人们往往认为CTF会很快淡出市场,相关的工艺设备会在几年内全部停产;近年来,这些设备中有些品牌的确停产了,但市场上仍有一些大的厂家仍在推出新的机型,销售情况仍然不错。几年中,这些设备都有了一些发展,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于CTF工艺是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在RIP和折手软件上,CTF工艺与CTP工艺是完全通用的,只是在最后的输出设备上不同。CTP工艺需要全数字化的做完折手的版面,现在几乎所有厂的印前系统都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不仅便于CTP系统的应用,也可以应用于CTF工艺。使用方正等公司的折手软件,配合对开以上的照排机,可以直接输出符合最终版式要求的对开PS胶片,输出后可不再人工拼版。这样就首先解决了CTF工艺中人工拼版时版面内各胶片的套印精度问题,应该说是CTF工艺向前进了一步。
激光照排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应用上。2000年以后大多数报社引进了对开甚至全开的激光照排机,网屏、富士、海德堡、克里奥等公司都主要开发和销售对开以上幅面的机型。很多机型的自动化程度较以往有很大提高,具有了自动拼大版功能、内置打孔功能,可以为后工序减少拼版的麻烦,提高CTF工艺的生产时效。照排机配连线冲片机也已经十分普遍,这对于以往输出与冲洗分开的工艺也有很大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TF工艺的生产时效和自动化程度。
连晒机在最近提得比较多,在报业使用连晒机,可以提高晒版工序的自动化程度,解决晒版过程手工操作量大、晒版质量控制难的问题。近年来引进的双抽屉式晒版机,具有二次曝光功能,在使用方便性、自动化程度、晒版质量等方面也比原来的翻转式晒版机有了质的提高。
冲版机方面,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冲版机已经全部改进成了浸入式显影方式,相比以前的喷淋式显影,质量稳定性、操作方便性有很大提高,维护工作量也减小了,也是很大的发展。
传统打孔器向版芯定位开槽打孔机的过渡已经开始,版芯定位打孔是针对CTP设备的配套工艺,这是CTP印版套准精度高的根本性保证。由于对开照排机输出已经折手拼完版的胶片,其版面内的套准精度已经由计算机保证,采用晒版后版芯定位打孔工艺,使CTF工艺的定位精度达到了与CTP相同的水平,晒版质量和操作速度也得以提高,这些技术提升已受到很多厂的重视。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RIP与折手软件使CTP和CTF统一至一个完全相同的印前数字流程上,版芯定位打孔系统则使这两个工艺又回到同一终点。这样,这两个工艺除了中间工序的成像方式不同外,在版面精度上达到了统一。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前CTP和CTF工艺的境遇:CTP是初生牛犊,CTF仍壮心不已。CTP和CTF工艺共事印刷业,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本文标题:CTF的市场缝隙
福州印刷网.福州印刷厂.福州众印网.宣传册印刷.宣传单印刷.包装盒印刷.手提袋印刷.印务公司.光盘印刷.VIP贵宾卡.企业画册印刷.不干胶印刷.无纺布袋印刷
福州印刷网fzysw.com福州最专业的纸品印刷厂、福州众印网是最好的印刷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