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中华商务”品牌更加发扬光大
福州众印网 2006-8-4 11:51:00 来源:转载
今年是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华商务”)成立25周年,又是“中华商务”与中国印刷总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成立3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的庆贺和纪念的时刻。因为“中华商务”走过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印刷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当代,“中华商务”是我国印刷业的一面旗帜,在2004年中国印刷业百强榜中位列前三位,尤其是在出版印刷业中位居榜首,更显难能可贵。当我们研究数字网络时代中国印刷业新的发展战略的时候,总结和学习“中华商务”的经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百年底蕴 光荣传统
中华商务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距今已有108年,是我国近代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出版印刷企业,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独有的作用,也是中国共产党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党的老一辈领导人陈云同志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过。1914年商务印书馆在香港设立分馆,1924年建立香港印刷厂。
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距今也将近百年。在近代历史上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全国第二大印刷出版企业,她编印的《新编中华教科书》、《中华大字典》和《大中华》、《中华教育界》等杂志,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影响十分深远。1927年中华书局在香港设立了分馆。1933年建立了香港印刷厂。
“商务”、“中华”在香港设立的印刷企业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又为密切世界和内地印刷技术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长时间内,她们不仅在香港,而且在东南亚范围内,其印刷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商务”、“中华”是我国近代印刷业的先驱,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沃土中的优秀品牌。
中华商务承继厂“商务”和“中华”的深厚底蕴和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新的辉煌业绩。
与时俱进 大胆创新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当世界印刷技术进入计算机应用时代,照排胶印替代铅排铅印,深刻地改变厂印刷行业的面貌,而中国却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作为中国在香港国有独资的“商务”和“中华”两个印刷企业同样受到文革的影响,长期停滞不前,进步不快。
不进则退。香港作为世界贸易自由港,上世纪60年代之后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下,香港经济快速繁荣,国际知名出版商如牛津、朗文、读者文摘等把地区总部设在香港,印刷业市场需求大量增加,日本印刷业资本大量涌入,兴办扩建印刷企业,其印刷能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很快超过“商务”和“中华”,使“商务”和“中华”一度陷于落后被动局面。文革结束不久,面对激烈竞争,国家出版局和我驻港机构果断决策将“商务”、“中华”和另一家“大千”印刷公司合并,于1980年正式成立中华商务联合(香港)印刷公司,开始了新的征程。
关于这段历史,我在《创新历程》一书中曾经写过,在我将书稿清样送请王益同志审阅之后,王益同志在给我的信中作了补充,说这个意见是他当时作为国家出版局主管印刷副局长在去香港考察后向我驻港机构提出的建议,这个建议被采纳。我觉得这个补充使这段历史更加完整。
我是1984年第一次考察“中华商务”,当时中央作出加快我国印刷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并两次派团分别去欧洲和美、日考察,我们是在第二次赴美、日考察后顺访香港的。当时我们已经听说“中华商务”合并后出现了勃勃生机,那时中央提出改革开放还不久,我们考虑中国印刷业要振兴,香港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次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甩掉铅排铅印,采用照排胶印,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当时“中华商务”总经理须汉兴先生向我们介绍说:合并后的“中华商务”1983年生产总值比1979年增长了78%;印刷量增长了146%;装订量方面,精装增长了192%,平装增长了47%,骑马订增长了250%。由此可见其印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创利每年增长77%。
二是管理严格,经营灵活。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中华商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在保证我驻港机构印务的前提下,更多承印海外业务,制订了“提高产品素质,建立良好声誉,增加竞争能力”的企业经营策略,企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1982年“中华商务”印制的《紫禁城宫殿》获得香港市政局颁发的最佳书籍印刷奖,此后《国宝》、《清代宫廷生活》等多次在香港印刷品质量评选中获大奖。
考察了“中华商务”不仅使我们增强了重振“中华商务”雄风的信心,也增强了我们对振兴中国印刷业的信心。回来之后,1984年12月2日我们在向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领导的汇报中作为今后十条工作建议的一条作了专门汇报,建议提出把“中华商务”的技术改造纳入全国印刷技术改造规划,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中华商务”成为香港一流印刷企业,建成我国现代化的印刷基地,成为内地印刷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窗口。会议形成的纪要特别指出:“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公司要加快技术改造,尽快成为技术先进的印刷基地。会议同意经委协调小组提出的几项政策性措施,并请港澳工委通过中国银行给予一部分优惠的外汇贷款”。
由于当时内地某些政策限制,“中华商务”技术改造有些措施未能落实,但是“中华商务”依靠自身努力和充分利用香港的经济贸易环境,切实实施规划方案,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购入了新厂房,增添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内部进行了专业化改组,大力开拓多种经营。
1988年,我随同范慕韩、工益同志再次到“中华商务”考察,那时“中华商务”营业额比1980年增长了7倍,利润增长了5倍,彩印的海外营业额占70%,其生产技术、综合水平进入香港印刷业的前三位。1988年在香港图书评奖中,在20本“最佳印刷书籍奖”中,“中华商务”占了10本。
“中华商务”这个中华民族印刷的品牌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依托内地 面向世界
香港“中华商务”走过的道路反映了香港发展的整体水平,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香港被公认为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这主要不是指印刷业的生产规模,因为只有1078平方公里650万人口的香港作为一个城市,其印刷综合实力是不可能与美国、日本、德国相匹敌的,但是香港印刷业具有鲜明特色,一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印刷产值达到300多亿港元,位居香港产业第三位,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是在300多亿港元中有100亿是承接海外印务,占印刷业总值的1/3,其中50亿元出口美国,占美国进口印刷品170亿元(折港元)将近30%,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向型产业;三是为适应出口印务的要求,香港印刷业集中了世界印刷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建立起严格的科学经营管理体系。
这些特色使香港被公认为世界印刷中心而当之无愧,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商务”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香港这个世界印刷中心的杰出代表。
1997年香港回归揭开了“中华商务”发展新的一页。而在此以前1992年“中华商务”具有战略眼光,先人一步。时任总经理的周围先生决策先在上海建立了安全印务公司,1991年在深圳设立香港后援生产基地,1995年在深圳注册了中华商务(广东)印刷公司,把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内地,承印了内地大量高档精美印品,带动了内地印刷业的发展。同时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调整,香港印刷业逐步向内地转移,尤其是“珠三角”,在廿一世纪初,香港70%印刷企业转移到“珠三角”,形成“前店后厂”格局,先走一步的中华商务(广东)公司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迅速发展壮大,2004年生产总值达到5亿5千万元,产值成倍增长。
2003年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CEPA协议的签订促进了香港和内地印刷业更紧密合作,就在此前2002年“中华商务”和中国印刷总公司合资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到1亿元,中国印刷总公司的核心企业是新华印刷厂,这是新中国印刷业的标志性企业,“华联”站在“中华商务”和“新华”两个巨人的肩膀之上,犹如“中华商务”站在“商务”和“中华”两个巨人肩膀之上一样,把中国近代和当代的印刷企业的优势汇聚在一起,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华联”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令人赞誉的业绩,2003年实现了销售收入1.5亿元,并有数百万元利润;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2005年预计销售收入将超过2.5亿元,利润将会有更大的增长。
“华联”的成功开始扭转了“北书南印”的局面,提升了北京印刷业的竞争力,也增强了“中华商务”进一步拓展内地印刷业的信心。2004年“中华商务”在上海注册成立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预计在2006年一个在上海青浦工业园区200余亩土地上新的印刷生产基地将建成投产,同时“中华商务”还在酝酿更加宏伟的发展规划,我们期待他们获得更大成功。
2004年“中华商务”总体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6亿港元,其中在内地的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中国印刷业长期存在企业多、规模小、缺乏世界级企业的结构性矛盾,通过“中华商务”等骨干企业的崛起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希望这个步伐要加快,争取在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候,有一批世界级的骨干企业,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为使我国从印刷大国转变为印刷强国发挥支柱作用。
卓越品牌 业之瑰宝
全面振兴中国印刷,必须培育我国自己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品牌是企业信誉的标志,是一个印刷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的综合体现。品牌是行业的旗帜,引领印刷企业向更高目标攀登,提高印刷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因此,新世纪头廿年要把培育世界级著名印刷品牌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实施。
品牌是在长期竞争中确立起来的,昙花一现成不了著名品牌。“中华商务”从合并成立一开始就继承了“商务”和“中华”光荣传统,始终坚持“服务至上,以质取胜”的方针。从参加香港地区印制比赛到亚洲、世界印制比赛,一步一步巩固提高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华商务”在香港地区印制大奖竞赛中共有28种产品获最佳印刷书籍、冠军奖等,九十年代之后积极参加亚洲和世界印制大奖,25年来共获奖1800余个,其中95%是在1996年之后获得的,这是“厚积薄发”的生动体现。其中1997年第一次参加被誉为世界印刷奥斯卡奖的美国PlA Benny Awards就获金奖,此后连续9年共获得24座“小金人”。2003年美国国际印刷工艺师协会将全场大奖颁给“中华商务”总经理罗志雄,同行专家赞誉“中华商务”是家“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企业”。
同样继承了“中华商务”和“新华”深厚底蕴的“华联”,一开始就站在国内印刷业制高点上,坚持“精品印刷”的方针,从不参与低价恶性竞争,而是以质取胜,让用户信得过。张林桂总经理认为这是“我们价高,我们中标”的真正原因。投产第一年“华联”就有3个印品获得香港印制大奖,两个印品获得亚洲印刷金奖。有信誉就有市场,3年来国内许多重要画册书刊都请“华联”承印,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画册《天下之脊——刘邓大军征程志略》、《薄一波画册》、《江泽民传》、《李鹏电力日记》以及今年胡锦涛同志访俄赠送普京的礼品《胜利的回忆》等等,而过去这些“重量级印品”都是要到香港、到深圳、到南方去印刷,现在“华联”开始改变了这种“北书南印”的局面。使北京这个拥有全国将近40%出版社的最大出版基地,在出版印刷上重振雄风,为“环渤海”建设具有世界出版印刷先进水平的重要基地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华商务”和“华联”经历了市场激烈竞争的洗礼,已经成为我国印刷业公认的著名品牌,是中国印刷业一块璀璨的瑰宝,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培育著名品牌很不容易,而长期保持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把“中华商务”打造成世界级著名品牌,站到世界印刷技术之巅更不容易。把“中华商务”这块“业之瑰宝”打造成“国之瑰宝”,这是我国印刷界对“中华商务”的殷切期望。
“中华商务”的经验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实施新世纪把我国从印刷大国转变为印刷强国的发展战略任务过程中,坚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我国印刷业有十个世界级的著名品牌,那么我国印刷业重新站到世界印刷先进之林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标题:让“中华商务”品牌更加发扬光大
福州印刷网.福州印刷厂.福州众印网.宣传册印刷.宣传单印刷.包装盒印刷.手提袋印刷.印务公司.光盘印刷.VIP贵宾卡.企业画册印刷.不干胶印刷.无纺布袋印刷
福州印刷网fzysw.com福州最专业的纸品印刷厂、福州众印网是最好的印刷超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