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如此,标准的出版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中国标准出版社作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直属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享有我国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的专有出版权,在利用新技术服务好国家标准化事业的道路上率先起步,并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早就听说中国标准出版社在采用数码印刷技术上,是全国出版社起步最早的,就在这个春天,本刊记者走进位于北京三里河北街的中国标准出版社,受到了出版管理部副主任陈幸华先生和标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图科技)副总经理闵捷先生的热情接待。在读者服务部中,记者见到了区别于其他出版社的另一番景象:读者拿来订单,现场出书,现场交货。川流的人群,让这个空间并不宽松的读者服务部显得有些局促,也同时也带来旺盛的需求与繁忙的业务。
初尝滋味:向数字化技术靠近
据闵捷先生介绍,标准的出版工作具有与一般图书出版不一样的特点:标准的种类非常多,到2002年,国家标准有2万种,行业标准有7000多种;单个标准的页码较少,大部分不足一个印张;读者的需求零散,有的读者只要一本,而有的用户很可能一年之内就不再需要。如果采用传统印刷大批量印刷,累积的库存量会越来越大,在如此浩瀚的书库中查找,费时费力,工作的难度非常大。
在这种需求与实现手段不相符的情况下,1995年,中国标准出版社向国家经贸委申报技术改造项目,把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服务标准化出版作为目标。当时,在drupa 1995上掀起数字化印刷的浪潮。经过多方考察,并考虑到厂商的售后服务支持,中国标准出版社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1台由美国方氏兄弟代理的CTP和两台施乐5390快速印刷装订系统。据陈幸华先生介绍,施乐5390快速印刷装订系统实际上是速度达到135页/分的高速复印机,当时打算投资数码印刷机,但是由于国际上知名的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尚没有解决中文字库以及在中国的售后服务问题,其数码印刷设备还没有向中国用户销售,所以只能引进高速复印机。
除此之外,中国标准出版社还引进了海德堡印刷机以及桌面出版系统,并于1996年成立了彩印中心。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两台高速复印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读者需要了,中国标准出版社通过复制,满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印刷品的库存。但是,这种复制,效率低,而且有些标准的版本陈旧,复制的质量差,因此,虽然满足了读者的急需,但有些标准复制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而且劳动强度大,投资也大。
闵捷先生告诉记者,在前几年的“两会”上,总有20多个提案都是关于标准服务不到位的。因此,当日历翻到2003年,中国标准出版社计划在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改进印刷出版工艺。
亲密接触:实现按需印刷
2003年,在报刊上有关工业型打印机的介绍,引起了正在寻求技术改造的中国标准出版社的注意。通过与经销商的交流,考虑到当时的资金等问题,引进了3台日立DDS92数码印刷机。
但这3台设备引进之后,并没有立即投入正式的生产,而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发工作。闵捷先生认识到,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就无法实现按需印刷。必须要先把所有国家标准的电子文档保存起来,并且要用一个数据库去管理,以便能利用书号、标准号等各种属性查到惟一的标准。在上级有关领导的指导之下,中国标准出版社开始施行“建立国家标准电子文档库”的技改项目。最终用较大的服务器、磁盘阵列,并开发管理程序,把激光照排的文档或扫描的文档保存起来。到目前为止,中国标准出版社的文档库中有26000种现行的标准文档,并且每年以1000种的速度在更新,但标准的总数基本保持不变。闵捷先生指出,根据国家标准委的“十一五”规划,到“十一五”末,国家每年制订、修订的标准要达到6000种,所以国家标准电子文档库的动态特性会加强,需要做一系列工作才能保持电子文档库标准的即时性与准确性。
有了电子文档库之后,还需要通过工作流程把文档转变为数码印刷文档,才能实现按需印刷服务。据闵捷先生介绍,由于中国标准出版社的出版前端使用的是方正科技版书版排版系统,激光照排的文件也是北大方正特有的格式,为了保证传统印刷与数码印刷所用文档版式的一致性,中国标准出版社引进了方正畅流数字化工作流程。但是,引进畅流后,发现在畅流中,一般都是对原始文件进行折手后,以指定的文件名存储在指定的路径下,当文件比较多时,不容易查找。而中国标准出版社的需求比较特殊,一本书会在不同时间,被多个不同的读者打印。如果一时间查找不到,只能重新对原始文件进行处理。于是,中国标准出版社在将文件发打印时,并不直接发送到打印机,而是发到“打印到文件”,形成PS文件,这个PS文件可以任何文件名存储在任何路径下。中国标准出版社将书号作为文件名,这样,就比较惟一,也有很强的可查性。并且,可以用海量的硬盘来存储,用数据库去管理。当读者需要时,可以立刻发打印,而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读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所要的标准。
当所有的流程及数据库问题解决好之后,2004年8月1日,中国标准出版社将日立DDS92数码印刷机用于门市的读者服务。当读者买不到所需标准的印刷品时,只要拿着交款单到读者服务部按需印刷现场,由操作人员登陆“国家标准数码印刷生产管理系统”,根据标准号或书号,查找到所要的标准,进行打印、折页,最后贴上防伪标志。如果读者有装订的需要,只要在64页(4个印张)以内,订、折、切可以在日立DDS92数码印刷机上一体化完成。记者亲眼看到,一位读者需要两本医药方面的标准,只用了几分钟便满意而去。
为了更好地为标准化事业服务,进一步市场化运作,2004年5月18日,中国标准出版社在北京丰台区注册成立了标图科技,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出版社的排版、快速印刷、标准文档库建设,图书封面印刷等。
据闵捷先生介绍,如今,标图科技按需印刷的服务方向有3个,一个是零散的客户,二是中国标准出版社在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依托于当地的技术监督局、标准情报机构建立50个发行站,这些发行站通过网络或传真向标图科技定货,服务于当地的标准化客户。三是小批量的补印。
据陈幸华先生介绍,尽管从中国标准出版社的角度来看,新出版的标准或标准汇编仍然由下属的秦皇岛印刷厂先用传统印刷印刷500~1000本,但是500本以下的标准单行本以及时间要求紧的标准都要由标图科技进行按需印刷。闵捷先生自豪地表示,自2004年8月1日正式对读者提供按需印刷的服务以来,从当时每天两三千的销售收入,发展到2005年,年收入已达到400万元,印刷册数在50万册。2006年第1季度,用数码印刷机印刷的国家(行业)标准18万余册,涉及标准近8000种,共17.5万印张,实际码洋达到200余万元。
借助于数码印刷技术,中国标准出版社走出了适合自己产品特点的按需印刷之路,很好地满足了读者对于标准的需求。尽管如此,中国标准出版社领导及全社上下仍然清楚地意识到,面对不断增长的需求,要更好地服务于标准化事业,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还需要解决设备投资及技术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再接再厉:采用新技术满足新需求
据陈幸华先生介绍,国家标准委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将中国发展成为世界标准化大国,争取作为常务理事国参加到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全国要建2000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同时,缩短标准的修订和修改的周期,每年新制订和修订标准要达到6000种。同时,国家标准的价格要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国家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战略思路来看,作为中国标准出版社,无论是文本印刷,还是电子文件产品,都要为实现这个大的目标而努力。
同时,随着中国标准出版社对数码印刷的应用,数码印刷逐渐地将代替部分传统印刷,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码印刷和传统印刷这两种工艺要并存很长时间。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标准出版社对标图科技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数码印刷的标准和传统印刷的标准要实现“4个统一”:版式统一,防复印标志统一,防伪标志统一,价格统一。
就像其他出版社一样,中国标准出版社现在也被盗版问题所困扰。闵捷先生指出,2005年中国标准出版社的销售收入与2004年相比是下滑的,原因就是大量盗版和非法复印的存在。据说,每天全国有上千台复印机在复印标准,并进行销售。这种盗版的标准,不仅侵犯了中国标准出版社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因为常出现错漏,而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危害。所以中国标准出版社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盗版和防复印。虽然目前,标图科技已经通过在纸张上预印防复印标志,并在最后的标准上贴防伪标志来加强保护,但是很显然,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目前,标图科技数码印刷的生产力还不够,比如,64页以上的标准就不可以实现联机的装订,影响生产效率。
正因为面临着上述的问题,所以陈幸华先生与闵捷先生一直都在对数码印刷新技术进行追踪和调研。他们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第一要利用最短的周期做好标准的出版工作,第二从技术上来讲,要解决通过网络传输稿件的问题,第三是要采取新技术手段,防止简单复制。目前,他们已走访了纸张生产厂,并与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深入沟通,以期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服务标准化事业的目标。
期待率先走上按需印刷之路的中国标准出版社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后记:从产品的特点来看,各类标准因为具有种类多、批量少、需求零散、时间要求紧、价格不低等特点,而成为数码印刷最合适的应用领域。尽管从现实国情来看,其他出版社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具备所有的这些特点,但是从个性化需求、远程网络出版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来看,数码印刷在整个出版领域都将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我们也希望中国标准出版社敢于尝试新技术,勇于解决问题的进取精神能让同行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