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忠康先生曾于香港演讲遇到台湾同行,听闻现在台湾印刷业现有“两派”——一派属于“印刷厂派”,认为:毕升是四大发明者之一,“印刷术”千秋敬仰,所以“印刷”二字不能去;一派属于“学院派”,认为:现在印刷业已经溶入到信息产业里去,应该叫做“图文传播”。中国内地也有“派系之争”,一些院校便不再设“印刷系”,而改名为“图文传播系”。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系主任万晓霞教授,还曾就此致电沈忠康征求意见。
台湾陈政雄先生《从图文传播系课程修订谈高等教育》[注1]文中,有如下言语:“进入21世纪之后,台湾高科技产业已有长足进步,社会人士对半导体、电子、光电、通讯等先进高科技产业,存在虚空发展和前瞻过大想象空间,所以像丝织、印刷、机械、园艺等等科系,都被社会及报考学生视为传统,没前途产业,若是有电子、信息、生物、奈米等名称冠上的科系或出路,大家都争取学习或侧身参与。如文大的印刷传播系改称资讯传播系,艺大的印刷艺术系改名为图文传播学术系,世新大学的印刷摄影系改名为平面传播科技系,台师大的印刷教育组改名为图文传播系。
陈政雄有理——CNNIC[注2]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07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已经达到131万个,07年上半年即增加47万个网站,与06年同比增长了52万个,年增长率达66.4%。中国内地INTERNET起步是在95-96年,10余年便拥有131万家网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三大门户——它们也顺便解决数量绝不会少于千万的中国人就业问题,在中国,仅网络编辑便有300万。[注3] 如此宇宙速度,可拍桌喊老大了。
2
笔者处女著作《寻找失落的印刷人尊严》表达了为印刷企业寻找“品牌”的观点:传统意义的“品牌”被认为是有核心技术的制造商所独享的,若印刷品能在设计、印刷工艺、装裱等地方溶入更多精品或者创新的元素,则属于再创造非单纯加工服务。印刷企业的设计部门若能独立出来开展创意思考,很可能会在奥运商机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分一杯羹,并拥有自己的产品,并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上对印刷企业的漠视。灵感实得益于北京纸箱厂开发的“环保垃圾桶”被08奥运会棒球比赛场馆“笑纳”。
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实为中国印刷企业改变社会对其偏见(仅为“加工服务商”,缺乏产品)的契机。
沈忠康还介绍了日本凸版印刷公司,这间著名的印刷公司已经全面进军信息产业,如为故宫博物院研发“数字影院”项目。有消息称:在2006年日本3月期决算时,日本凸版印刷公司以信息网络、生活环境、电子数字化印刷事业中年度增收明显,其中:电子数字化印刷类增收3431亿日元,增幅17.9%[注4]。
3
沈忠康先生认为:加工服务是印刷企业传统的观念。
北京市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参加一次涉及37个项目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评审会,发现与北京地区的2000多家印刷企业游离于门外——意识滞后危机更可怕。某部委高官到美国参观,回来感叹:相形美国,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只是“小媳妇”。可是,北京市印刷企业面对文化创意产业机遇来临时,却连“小媳妇”名分也拿不到。
就“印刷”或“图文传播”之争,陈正雄先生文末:有“不要只为‘钱途’而改系名,令印刷术渐行渐远”之意。沈忠康先生认为若称“图文传播印刷系”更合适,图文传播范围过大。笔者倒以为:不必在意印刷系改成“图文传播系”,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因为现在的意识太滞后了。
注1:见《印艺》。
注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出自:CNNIC官方网站)
注3:见新闻晨报《中国拥有网络编辑近300万 远超传统媒体从业者》。(作者不详)
注4:见《日本凸版印刷营业额夺得首位》。(出处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