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探讨:孰强孰弱柔印凹印在中国
福州印刷网 2007-9-13 8:44:00 来源:福州印刷网
目前,对于印刷方式而言,国际上通行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和欧洲——亚洲模式。一个重视时尚文化的国家倾向于追求高档和特色包装,因而更倾向于采用凹版印刷,比如日本、韩国。显然,中国更接近于欧洲——亚洲模式。
接近,并不意味着东风压倒西风,抑或西风压倒东风,也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就有着它的意义。
修行的极致是“无我”,印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窃以为,是“自然”。正如生物链中的弱肉强食,无需管它谁去取代谁,消灭谁。存在,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生存,那必然是自然的选择。
谨以此文作为业内柔印与凹印相争的一个句点。
柔版印刷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国内引进的不少柔版印刷设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包括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又有人在宣传柔印正在或将要取代凹印。要使我国柔版印刷取得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好柔印和凹印的几个重要问题。
1.凹印和柔印都不是新的印刷工艺。
虽然柔印在中国近年来才真正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它并不是一项新的工艺技术,它与凹印一样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只不过是近年来其发展步伐加快、技术更加成熟了。
2.凹印和柔印的主要应用领域特别是重点产品方向并完全一样,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保持着自身优势。
在包装和商标印刷、出版印刷、装饰印刷(木纹纸和转移印刷)和其它特种印刷(如钞票、邮票、彩票等有价证券印刷)等领域中,凹印和柔印优势各不相同。
包装和商标印刷是凹印和柔印主要竞争领域。柔性版最主要应用产品依次是瓦楞纸板、标签、软包装和折叠纸盒等。瓦楞纸板的印刷在国外85-98%以上采用柔性版印刷,在欧洲和美国相差并不大,是所有包装产品中相差最小的。在这一领域主要是柔印与胶印的竞争。这一领域应当是我国柔印发展最有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标签印刷在不少发达国家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行业,采用柔性版印刷比例达85-90%。近年来,在我国标签特别是不干胶标签印刷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目前还很小。柔版印刷在这一行业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软包装是国际上柔性版和凹版争议最多、发展差别最大的行业。在这领域美国采用柔性版约为70-80%,欧洲为35-40%,亚洲(包括日本、韩国等)这一比例在5-8%之间,而我国这一比例更低。在我国推广柔性版技术的最大难题估计就在软包装领域;纸盒采用柔版印刷的比例在各国相差不大:在美国为30-40%,在欧洲为10%左右。可以看出,上述包装的四类产品中,纸盒是采用柔版印刷比例最低的。实际上,在折叠纸盒领域,存在胶、柔、凹版多种印刷方式的竞争。但我国引进的窄幅机组式柔印机主要是瞄准这一领域,难怪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出版印刷中凹印和柔印主要应用在报纸和期刊印刷。在报纸印刷中,柔版应用比例在美国和欧洲约在20-38%之间,凹版主要用于报纸副刊的印刷;凹版则是美欧高档、大批量刊物和样本的重要印刷方式。它们实际上都是在分别与胶印竞争。
木纹纸印刷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在这一领域全部采用凹版印刷,基本上使用水性油墨;
转移印刷也基本上是凹印的市场;凡是要求防伪性能较高的产品(特别是有价证券)近年来国内外都越来越采用组合印刷方式,但主要技术仍是凹印。
3.凹印和柔印设备结构特点不同,原辅材料供应状况也有较大区别。
首先,凹印机国内外都采用机组式结构;但柔印机则不同,国外柔印机绝大部分为卫星式结构,机组式和层叠式只占很小比例。而我国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机组式柔印机(国产和进口均如此),卫星式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台进口设备。柔版印刷的优点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卫星式柔印机联系在一起的。卫星式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由于料带紧紧包裹在中心压印滚筒之上,因此张力非常稳定,可不用自动套准控制系统;结构较简单;压印点之间距离短,便于套准质量控制。因此,卫星式是柔印机的最佳和主体结构。因此可以说,我国柔印机以卫星式为主体之日才是柔印全面发展之时。
其次,多色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包装领域。这对于机组式印刷机的发展是一个有利因素。目前卫星式柔印机一般为4-8色,世界上只有很少几个厂家可以生产10色机。当色组超过8色时,制造难度和成本会明显上升。而凹印机大多数都为8-11色,增加色组几乎不受限制,而且增加色组并不会导致成本的明显增加。因此凹印机在适应多色化方向方面灵活性较大。
柔性版技术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墨和版材等的供应状况。在美国和欧洲都有著名的生产商,因此推广此技术有利条件较多。在我国柔印版材目前约90%依靠进口,这在相当程度上将影响柔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4.柔印质量在迅速改进,但凹印质量仍保持领先。
印刷质量主要由如下指标决定:网线数、上墨量、套印精度、印刷质量控制因素等。凹版印刷可达到70线/厘米(175线/英寸),而一般柔版印刷只可达到48线/厘米,高质量的层次柔版印刷可达到52-60线/厘米;在正常印刷时,凹、柔、胶印的上墨量分别是:凹版:4-8g/m2,柔版:3-5g/m2,或0.8-2g/m2(UV);胶印1-2g/m2。因此,凹印印品可获得最大的明亮度;卫星式柔印机和机组式凹印机一样,可获得很高的套印精度,但机组式柔印机一般难以得到这样的精度;与柔印相比,凹印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工艺过程,它的可变因素较少,因此质量控制简单,可重复性较高。,对于精细产品的印刷,凹印越来越多地采用静电辅助移墨系统(ESA),但柔印目前无法采用类似的技术。
5.柔印在投资和成本方面继续保持优势,但凹印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柔性版印刷的主要优点之一是投资少、成本低。但是必须指出:目前国内不少文章认为柔印设备是凹印设备价格的1/4到1/3。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柔印和凹印设备价格可以进行比较,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两者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柔印机之间也未必就可以比较,如我国从不同制造商进口窄幅柔印机的价格可能相差60-100%。主要原因就是制造商不同、配置和技术规格不同。另外不同时期制造的设备价格也会有一定差距。因此合理而可靠的比较是:技术规格、制造商、制造时期均相同,即品质和效率相同。
柔印机的改进也付出相应的代价即成本增加。根据国际知名厂家的研究资料:以前,一台柔印机的成本只有一台凹印机的50%。
但凹印和柔印从80年代以来在不断改变,彼此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事实是:在可比条件下,机组式凹印机比卫星式柔印机的价格高20-25%;而机组式凹印机和机组式柔印机价格差小于这一比例。
在制版周期和成本方面,柔印占有最明显的优势。柔版可比凹版对市场作出更快的反应;凹版的生产成本最多可高达柔版的2倍,此外,还需要投资储存印版滚筒的所需的厂地。与凹版印刷相比,柔印机料带长度较短、传动功率消耗可减少多达50%。此外,干燥所需的热风量较少,意味着柔版印刷机的运行成本也少于凹版印刷。
但是,只有结合印刷图案要求和批量时,凹版和柔版成本问题才能最合理地回答。在柔版印刷中,各种批量的成本变化不大。与凹印相比,柔印成本在小批量中有较大优势,在中等批量中相差不大,而在长版活印刷中凹印反而有优势。
6.柔印的环保优势明显,凹印正在努力改进。
印刷技术的环保性主要是如下因素决定的:污染环境、卫生要求和资源消耗等。柔性版比凹版具有更好的环保性,因为基本上使用水性油墨,且能耗较低。但是,是否使用溶剂不是凹印与柔印的固有区别。我们在宣传柔印时,也需要纠正一个常见的错误:将凹印和柔印区别等同于溶剂性油墨和水性油墨的区别。实际上,凹印和柔印都在或都可以使用溶剂性、水性或其它油墨。它们真正的区别是使用水性油墨的比例不同。目前,凹印水性油墨的开发和推广步伐正在加快。
7.市场和技术条件较有利于凹印发展,柔印全面发展条件尚须创造。
影响凹印和柔印发展最重要的市场和技术因素是:欣赏和消费习惯、技术支持体系、市场环境和规模等。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欣赏和消费习惯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却是最根本的因素。目前基本上国际上大致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欧洲、亚洲模式。一个重视时尚文化的国家倾向于追求高档和特色包装,因而更倾向于采用凹版印刷。显然,中国更接近欧洲和亚洲(日本韩国)模式。
技术基础或技术支持体系包括许多方面,如教学和培训课程条件、设备和原辅材料的供应和技术支持完善程度等。在某类生产商(设备、版材、油墨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该类技术发展就会较快。技术基础的另一个方面是:设备是否需要引进,或者说国内制造水平如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柔印和凹印的发展水平与其制造水平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在凹印方面都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条件。
市场的规范程度和规模对推广柔性版印刷技术有重大影响。一个市场是否规范决定了推广采用柔版印刷的信心。人们都普遍认为凹版印刷品具有较好的防伪性能。产品平均批量也直接影响对凹印或柔印的选择。平均批量越大,越有可能采用凹版印刷。人口是决定产品平均批量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决定凹印和柔印比例的重要因素。从这些因素看,凹版印刷在中国的推广有较多的优势。
柔印和凹印在可以比较或竞争的领域中主要是并存和互补的关系,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柔印和凹印都在不断改进技术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柔印和凹印的市场份额依不同国家和地区而异,而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特定的市场和技术条件。凹版和柔版在我国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但我们不能照搬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
本文标题:行业探讨:孰强孰弱柔印凹印在中国
|
设计赏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