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内地书业展现六大趋势
福州印刷网 2007-8-16 9:02:00 来源:福州印刷网
趋势一
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突破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3年,中央首先确定21家新闻出版单位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试点的目的,是为整个文化体制改革摸索经验与思路。经过三年的探索,体制改革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试点工作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在京举办“全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培训班”,明确提出继续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了试点的范围。新一轮的出版体制改革,是对2003年开始的试点工作的继续深化和全面推广。邬书林副署长在就《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所作的专题报告中提出,总署近期要在重塑市场主体方面、构建统一开放市场体系方面、提高市场集中度方面、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方面、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发行业方面,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这将成为出版产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预计试点单位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运作,试点工作的经验将得到总结和推广,中央部委和高校出版社的改革将要启动。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促进出版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文化服务,将继续成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趋势二
教材出版多元博弈逼变传统盈利模式
2002年按照中央有关管理部门的部署,开始在安徽、福建、重庆进行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工作。2006年,中央继续将招标投标的试点范围扩大到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虽然这种教材出版的改革尚未完全铺开。但是,已经在开展试点的省市,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单位产生了冲击。由于成本与风险均已提高,教材出版已无暴利可言。这对以发行教材为主的出版社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2007年,如何应对教材试点带来的危机将成为各个出版单位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是对国家“促进教材多样化”政策的具体贯彻。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编写中小学教材”。至此,多年来,国家行政原因造成的基础教材出版垄断格局终于被打破。
改革推进以后,教材市场由过去的垄断变为一个开放性的市场。运作模式发生改变,既改变了教材出版的价值链条,也挑战出版社的应对能力。出版社在教材的研发、生产等方面投入的成本提高了,同时,又增加了前期立项费用和后期的培训费用。而当多方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教材发行便步入微利阶段。因此,以出版中小学教材为主的出版单位必将延伸出版领域,或寻求其他方面的突破。教育类的出版单位实力强、资金雄厚、理念先进、高科技运用方面的优势大,因此,他们发展的后劲更大。此外,教材出版单位传统的盈利模式必将有所改变,更加关注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调整过去过分依赖教材的单一经营结构,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趋势三
图书结构调整指向专业和大众出版
中国的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三大出版领域中,教育出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图书销售品种变化来看,表现为“刚性需求”的教材仍然是图书销售增长的主力,这表明我国出版产业对教育出版的依赖依然持续。然而,随着教育类出版市场出现萎缩的趋势,各个出版单位将更多地从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领域来寻求突破。由此推测,2007年,我国图书结构调整的速度将会加快。
在出版产业发达的国家里,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以及专业出版三个领域是协调发展的。现阶段我国一般图书印数的比重太小,单品种效益不高。今后,随着中小学生人数相对减少,中小学课本的总印数会继续下降;同时,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试点将进一步推开,也会导致中小学课本的定价、利润继续下降。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更多的出版单位将会把主要精力从教育出版领域转向其他出版领域,寻求其他出路,因此,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便会日益受到关注。以前用来从事教育出版的资金、人力方面的资源将要转向其他两个出版领域。这一趋势对于中国整个图书出版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趋势四
市场竞争激烈促使产业集中度加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局部的、国内的竞争发展到国际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由产品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由单一能力的竞争转变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当前,由于竞争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严重,且短期内不会消失。
由于图书出版单位之间实力与水平方面的差距,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一些实力强的出版社,如高教社、人教社、外研社等在资源占有、人力资源建设、渠道建设、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而实力较弱的出版单位,如一些西部及偏远地区的出版社在资源、资金、人力、渠道和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远远落后,往往打不开局面,出版业必将重新洗牌。在这种出版产业环境变迁的情况下,图书出版单位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加强自身改革的力度,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要么止步不前,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在此情况下,两极分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将会得到加强。
趋势五
传统出版借数字动力升级
以数字为基础的高科技对于出版产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和出版的经营模式。2006年,网络出版已成为图书出版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由此带来的出版转型也将成为2007年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依赖其先天优势,如信息容量大、多媒体、双向互动的形式,以及更加便捷等特点,已经向传统的纸质媒体发起了挑战。目前在中国刚刚起步的网络出版就是出版转型的主要方面。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始通过出版电子书,增加数据库业务,开展网络营销,建立网站以加强与作者、读者的沟通等方式,积极应对。
在中央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到,要加快确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引导和鼓励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库建设。可以预见的是,依靠出版产业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网络出版无疑将成为中国出版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趋势六
“走出去”输出领域更广合作国家更多
随着国家加大对出版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以及国内各个出版单位对走出去的日益重视,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在未来几年,走出去又会碰到极好的历史机遇。一方面,随着综合国力的加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继召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外对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需要,为中国图书走出国门提供了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图书销售市场的空间将随着竞争加剧而出现饱和态势,需要到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大的销路。具体运作上,我国主要的几家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社都进行了探索,在图书的策划、内容选择、国际合作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的成功也将带动其他出版单位扩展视野,开始关注国际市场。
预计2007年,图书输出涉及的领域将会更加广阔,版权输出的数量和国家、地区将会继续增加,版权引进和输出之间的逆差将会进一步缩小,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步伐将会更大。
本文标题:大陆内地书业展现六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