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 迅速崛起“第四媒体”
如今,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的流媒体更是方兴未艾,迅速成长为传统三大媒体之外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与报业的竞争也已经从概念成为了现实。面对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发展形势,报纸等传统媒体再一次面临巨大压力,有人甚至一度发出了“传统媒体的冬天到来了”的慨叹。果真如此么?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网络媒体以其即时传播、声画兼备、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但回顾报纸与电子媒体竞争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尽管广播先声夺人、电视声画兼备,最后,受众还是要找一张报纸来“核对”事实,并且作为资料长期保存。受众对传媒兼容的特征与媒体竞争和互补兼具的特点,使得媒体之间“各自独立,互相抗衡”。
报纸作为新闻报道的元老,不但面临着与同质媒体的短兵相接,而且还遭遇着广播、电视等业已成熟的大众媒体的市场蚕食。但是,作为传统的纸质传播媒体,迄今为止还没有谁能够替代它保存性的特点,这也是报纸历久不败的根本原因。而目前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崛起,是传媒共生过程中的“物种创新”。由于众多媒体的纷纷上网,在网上形成了新的媒体共生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第四媒体”将真正成为传媒共生系统中的新单元。而在这一新媒体当中,传统的三大媒体的功能将进一步发展为一体化共生的模式,形成更为紧密的共生体。
转变观念 让报纸劣势不劣
在与流媒体等的竞争中,报业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报纸的劣势是日益突出且难以改变的,这些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时效性滞后,二是互动性明显不足,三是信息量难以匹敌。
新闻的魅力和生命力,就是其时效性。在报业独打天下之时,报纸就是靠着新闻的时效性吸引受众的。但时过境迁,如今,新闻的时效性已经不再是按天计算了,而是按小时甚至是按分秒来计算的,电视滚动播出,网络分秒更新,让报纸的时效性相形见绌。网络媒体是即时传播,它在不断地发布新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新新闻。报纸与网络虽然都在向大众传播新闻与信息,但两者在生产方式上却有着划时代的差别。这是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网络新闻对报纸的另一个冲击就是信息量巨大。如今,打开任何一个网站的新闻首页,人们就可以看到一长串的新闻标题,还有被隐藏了的“更多内容”等着你的轻轻点击,更别说有搜索引擎的强大支撑,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报纸的信息量再大也成了沧海一粟。
至于互动性差这一点,不仅仅是和网络相比如此,就是与广播电视相比,也是望其项背。
但是,这并不是说报纸在时效性和信息量方面就没有任何作为了,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开掘深意:
——不再以简单地抢消息来提倡时效性。人们追求新闻的实效性而不仅是时效性,在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关于事实的基本信息后,人们有理由相信需要时间才能对事实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也就是说,在经历过最初的速度竞争之后,媒体的竞争实际上是谁能提供更详尽的事实,以及与事实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比较新鲜的视角和评判眼光,这才是报纸真正施展“时效性”拳脚的地方。
——网络时代报纸信息量的衡量标准和观念需要更新。放弃对数量的片面追求,在特色上、深度上下工夫,以事实的详尽全面、观察角度的丰富多变来填补网络的不足,并形成网络无法替代的优势,这其实是另一层面上的大信息量,如今的板块式新闻、主题新闻等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在相对弱势的地方找特色,在传统优势的地方强化突出,找准定位,就能在竞争之中共生共荣。
强化优势 报纸生命力无限
报纸与流媒体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以及深度报道。
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报纸的最大优势和财富资源。这种权威性和公信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它来源于报纸一直以来所提供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一个报业从业人员都应该格外珍视这笔财富,每一个编辑记者都要认真履行自己“把关人”的角色,切实维护好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性”。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性。报纸在读者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是因为报纸所提供的信息是经过过滤的,而其中的把关人就是编辑记者,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来源于所提供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权威性,这是网络媒体一时难以企及的。网络的信息来源非常繁杂,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充当“把关人”,真真假假的“博客”,形形色色的“论坛”,千奇百怪的“帖子”,有话说的就姑妄言之,想上网的就随意看看,信不信全由你自己。如今,网络的行业自律方兴未艾,打造网络公信力任重道远。
另外,阅读习惯也是报业手中的一大砝码。上网虽然快捷,却远不如读报来得轻松。首先是上网成本高,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其次是要具备一定技能,第三,与国人的传统习惯有关。上网一般需要正襟危坐,而阅读报纸就随意多了,或坐或卧,或浏览或细读,全凭个人习惯兴趣。
发挥特质 谋求新媒介环境下的新发展
报纸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这种权威性和公信力,树立信心,发挥优势,找到出路,以求新媒介环境下的新发展。
一、避免公共信息的重复,尽可能提供独家新闻,是报纸立于不败之地的首选。即使没有独家新闻,也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报道新闻。比如对今年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的报道,尽管青岛的各家媒体都报道了此事,但青岛日报的记者在采访中,就发现了一个细节:几乎所有参加面试的学生对负责为他们开门的工作人员视而不见,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回来后记者针对这一点写了一篇消息,刊登之后引起很大反响。在新媒体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许多新闻不再可能是独家,而成为公共信息,报纸由于媒介的特点,在时间上总是处于劣势的,因此,只有靠新颖的角度才能取胜。
二、提供立体式的深度报道是报纸拓展生存空间的另一个思路。立体式报道不仅是一种报道体裁或报道方式,而更应该成为一种报道意识,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始终。现在的受众需要的是围绕他所关心的新闻的最大的信息量,这就要求各媒体最大限度地立体式地报道新闻的来龙去脉,报纸做好立体式报道无疑可以吸引一批受众的眼球。
三、文字的魅力和其本身的愉悦功能是报纸吸引受众的原始资源,报纸需要重新认识并把握这一特质。由于种种原因,过去人们对新闻的文字表达要求较低,但实际上,当阅读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后,人们还追求和渴望一种更有激情更有个性张力的描述客观的方式,那就是对个性化的富有艺术韵味的语言风格的要求。新闻作品尤其是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叙事性文体,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如能摒弃程式化概念化,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刻画细节,展现现场,讲述故事,表现人物,让新闻报道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新闻作品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文章的字里行间就自然会饱含深厚的文化意韵。报纸有理由乐观于自己的介质特点,在新的竞争形态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功能特点,开掘其潜在优势,永葆平面媒体的生命力。
在竞争中,报纸既不可妄自尊大,更不必妄自菲薄,报纸与流媒体相比,有明显的劣势,但也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只要报业突破自身弱点,尽情发挥和强化自己的优势,报纸这种平面媒体就会像当初广播并没有被电视替代一样,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一起,拥有各自的受众,互相竞争,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