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中国眼下最火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的操盘手与掌舵人,他和他的公司正在掀起电视狂欢
与全民娱乐的新高潮。
王鹏 辽宁大连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就职于湖南电视台,1998年筹备湖南
电视台娱乐频道,先后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监、企划部主任,2004年任天娱传媒董事长。
“超女”总决赛“大结局”前夕,幕后大佬王鹏正在上海和SP服务商和投资商开会。其时街谈
巷议,黑云压城,形形色色的赛前预测、幕后新闻、道德讨伐,沸反盈天。拿王鹏的话来说,什么
都预料到了,除了“媒体的低俗和浮躁”。
而他本人,已经很久没看“超女”了,因为谁得冠军都是他“天娱”的人。他甚至也不关心“
后超女时代”的艺人经纪和品牌延伸问题,那都是“工种”,是下属的事。他最关心的,是“超女”
成为社会性话题引起各方关注和担忧之后的生存问题,这让他“有一点担心”。
做了多年电视,他身边一定要有电视开着,为的是抽空瞄两眼别人家的节目,特别是“央视”
老大哥的。调成振动的手机嗡嗡不停,半小时就有二十几个未接电话,王鹏偶尔接起朋友的电话
嚷嚷两句,“要和我打听什么呀,是谁晋级,还是流言蜚语啊?”他的手机铃声是“做人要厚
道……”也许是最近应付的“流言蜚语”多了,自诩为豪爽厚道的关东后代的王鹏也“和湖南人
学坏了”,低调而敏感,有了斗智斗勇的狡猾。
“如果让我给‘超女’下定义,”他紧紧守住一句话,“它就是一个非常健康向上、贴近党的
‘三贴近’原则的娱乐节目。” 至于“亿人空巷”??“我们早在2002年就预见了”。
“其实就是逼的”
东北人王鹏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他在毕业留言册上写下的理想是,“娇妻弱子,
偶与诸豪有一小醉”,想想,口头又补了一句,“天天抽上万宝路”。没想到,这些愿望“忒快”
就实现了。
大学同学兼太太夏青是湖南人,于是他跟着来到湖南电视台当播音员。1991年到1994年,
他每周上三天班,每天两个小时完事,算下来居然休息了六天。闲着,人处于“半痴呆”状态。
他当时连句湖南话也听不懂,一个月一百来块钱薪水,想玩也没钱,实在是闲得无聊,就把岳父家
里的大量藏书都看完了。王鹏算起来,他那几年读的书超过高中和大学的所有书。
做播音员非王鹏所长,可能是“天生上不了台面儿”,他一坐在话筒前就光紧张,没激情,
尤其不爱播新闻。后来渐渐地,也干点儿记者,做点儿编辑,连宣传片都做过,没事还跟过剧组。
在王鹏的印象里,那个时代的人不像现在,懂得定好一个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前进,而是“走一步
看一步”的居多,但好在不管以后走哪步,都知道当下的一步要走好,要学习,没有好高骛远的毛病,
不至于走到哪儿,出了一点问题,就一下全完了。
1990年代初的湖南电视界已是全国先锋,《快乐大本营》这样的历史性转折已经出现,但王鹏直到
1998年才等到了他的机会。那一年,湖南电视台2套节目要改娱乐频道,竞争上岗,总监张华立选中
他在内的几杆枪,贷了80万元开始干。王鹏直接坐进了总编室。 招来的都是新手,他自己也从没做过
总编室主任,还没钱,那时的“苦”??简直是要什么没什么。
王鹏常常得自己编片子,临播出几分钟才编好,飞奔上七楼送片子,没电梯,女同志又跑不动。
连剪辑都得自己来,每天琢磨着怎么抢在别人之前两分钟进八点档的电视剧。
当时的节目市场混乱,买电视剧没钱,人头也不熟。第一年的春节找贺岁剧,看好的一个剧被别人
抢了先,王鹏冒险拍板花高价买了另一部《春光灿烂猪八戒》。片子一到,和领导们坐进审片室,
看完一集,走了一半人,再看完一集,他和副主任都不说话了??这种片儿,谁看啊。王鹏已经做好了
出现重大事故自觉“下课”的准备。当时收视率要一个礼拜之后才能知道,这一个礼拜就提心吊胆,
吃不下睡不着。可收视率出来以后,此片居然不可思议地高。王鹏对市场的理解和敏感,全从摸爬滚
打和“精神煎熬”中得来。
王鹏至今对他们白手起家的娱乐频道津津乐道,总结有两大特点,一是吃苦,工作好久连工资都不
知道是多少;二是创新,几杆老枪对老台的陈规陋习早就深恶痛绝,有了点儿权以后来不及地就扔掉
了传统;小小的娱乐频道“首创”了不少被许多电视台沿用至今的东西,譬如元旦跨年演唱会,譬如在
《新闻联播》时段一小时直播娱乐新闻,甚至广告片、宣传片、小插片的编排和长度,许多都是由娱乐
频道“发明”,然后在各地“泛滥”。
日后,作为湖南电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鹏常常被人问道:你们湖南凭什么做电视?言下之意,
指湖南是内陆省份,穷。王鹏体会深刻,“其实就是逼的,就是因为穷,广告盘子就这么大,只要谁
停止创新,很快就下去了,非常快!” 果然,几年后,当初比娱乐频道强大数倍的“都市”和“生活”
都没了,惟有“娱乐”和“经视”屹立不倒。